0991-512009261
当前位置:主页»解决方案»

中国现今世文学名词解释1

文章出处:开云app官网下载 人气:发表时间:2023-10-24 00:40
本文摘要: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(1917~1927年)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(一) 1.“新民体”答:“新民体”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建立的新的散文体裁,因揭晓于早期《新民丛报》而得名。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,打破了古文、时文、散文、骈文、的界线和宗派家法的束缚,是文言文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的文体。新民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,半雅半俗,洋洋洒洒,情感丰满,具有强烈的熏染力和鼓舞性。 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,新文体的影响逐渐消退,而其英华则为白话文运动所继续。

开云app官网下载

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(1917~1927年)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(一) 1.“新民体”答:“新民体”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建立的新的散文体裁,因揭晓于早期《新民丛报》而得名。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,打破了古文、时文、散文、骈文、的界线和宗派家法的束缚,是文言文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的文体。新民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,半雅半俗,洋洋洒洒,情感丰满,具有强烈的熏染力和鼓舞性。

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,新文体的影响逐渐消退,而其英华则为白话文运动所继续。2.《新青年》答:中国现代文学史、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。1915年创刊于上海,原名《青年杂志》,陈独秀主编。“五四”前后以《新青年》为主要阵地,同时举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。

创刊号揭晓的《敬告青年》提出了民主、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,1917年头揭晓了胡适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、陈独秀的《文学革命论》,正式掀起文学革命。1918年5月,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揭晓于其上。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。

1920年9月,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,1926年终刊。3.新潮 答:新潮有两层寄义,一是指新潮社,二是指新潮社开办的刊物《新潮》。(1)新潮社新潮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。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,1918年尾,北京大学学生建立了新潮社,以其开办的刊物《新潮》为阵地,提倡民主与科学,旨在为中国新文明的建设打下基础。

新潮社代表人物有傅斯年、罗家伦、杨振声和俞平伯等人。新潮社一开始就旌旗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态度上,与陈独秀等师长们的《新青年》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互成掎角之势,与旧势力、旧传统、旧思想展开了猛烈的斗争。(2)《新潮》《新潮》是北京大学新潮社主办的综合性月刊。

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,先后由傅斯年、罗家伦主编。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,共十二期。

撰稿人有傅斯年、罗家伦、俞平伯、康白情、汪敬熙、杨振声、叶紹钧、欧阳予倩等。《新潮》英文名为“The Renaissance”,意即“文艺再起”,其宗旨为“先容西洋近代思潮,品评中国现代学术上、社会上各问题”,提倡民主与科学、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观,评击封建礼教。

4.三大主义答:“三大主义”是“文学革命”的纲要,由陈独秀在《文学革命论》中首次提出。“三大主义”即“曰推倒雕琢的恭维的贵族文学,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;曰推倒古老的铺张的古典文学,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;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,建设明晰的通俗的社会文学”。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文学持批判否认的态度,主张以“革新文学”作为革新政治、革新社会之途。

5.文学改良刍议 答:1917年揭晓于《新青年》,是提倡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,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孝敬。提出文学改良应从“八事”入手:须言之有物、不摹仿昔人、须考究文法、不作无病呻吟、务去滥调套语、不用典、不讲对仗、不避俗字俗语。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,从差别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,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、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厘革等问题,开端阐明晰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态度。

6.文学革命论答:1917年2月揭晓于《新青年》,讲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态度,明确提出“三大主义”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的。推倒雕琢的、恭维的贵族文学,建设平易的、抒情的平民文学;推倒古老的、铺张的古典文学,建设新鲜的、立诚的写实文学;推倒迂晦的、艰涩的山林文学,建设明晰的、通俗的社会文学。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认态度,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、革新社会之途。

开云app官网下载

7.人的文学答:1918年12月,《新青年》刊登了周作人的《人的文学》,对其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。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,充实肯定人道主义,强调一种“利己而利他,利他即是利己”的“理想生活”,提出以“人道主义为本,对于人生诸问题,加以记载研究的文字,便谓之人的文学”,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,应充实体现“灵肉一致”的人性。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体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,“人的文学”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其中心观点。

在《平民文学》中,周作人进一步论述“人的文学”的主张,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,提出“普遍”与“真挚”的原则,并申明“以真为主,以美即在其中”的文学看法,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。8.双簧信答: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,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。复古主义者阻挡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,却暂时没有人公然出来讲话。

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种种阻挡意见归纳起来,假名“王敬轩”写给《新青年》编者写信,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判,两信同时揭晓,名为《文学革命之回声》,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,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。9.林蔡之争答: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阻挡文学革命的是林纾(琴南)。

这位古文家尽力阻挡以白话文取代文言,写了《论古文白话之消长》《致蔡鹤卿太史书》,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,又在《新申报》上揭晓《荆生》《妖梦》等文言小说,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首脑。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然信中则重申了“思想自由、兼容并包”的原则,李大钊、鲁迅也发文谴责"国学家"历史倒退行为。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抨击,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,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,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。

10.学衡派 答: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开办的《学衡》月刊,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、胡先骕、吴宓等。他们既是西欧留学生,又是大学教授。他们以《学衡》为阵地,打着“学贯中西”旗号,提倡尊孔读经、复古倒退,阻挡文言合一,攻击新文化运动、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流传的马列主义。1933年,《学衡》停刊。


本文关键词:中国,现,今世,文学,名词解释,第一,编,第一个,开云app官网下载
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网下载-www.hnyfcb.com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www.hnyfcb.com. 开云app官网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  http://www.hnyfcb.com  XML地图  开云手机app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